总投资3700亿元!上海启动5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附项目名单)

11月11 2025

2025年上海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10月20日,以“高质量·可持续·新动能”为主题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招商推介会在方厅水院举办,现场抛出的10个区域、59个改造项目引发广泛关注,这场覆盖近3万亩土地的“城市焕新行动”,正让上海的人居版图与发展格局迎来深刻变革。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海一直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不断拓宽企业参与路径——对合作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直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参与改造及建设;对于储备改造项目,市场主体可在土地市场进行经营性地块摘牌,参与开发建设;对于委托改造项目,通过与实施主体合作,市场主体也可参与开发建设。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近年来,上海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模式:一是在规划政策方面,不断以政策创新和制度供给,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二是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采取差异化的土地供应方式。

百花齐放各区特色推介显风采

近年来,上海各区基于自身发展定位与资源禀赋,在城中村改造的赛道上深耕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现场,来自上海九个区以及临港新片区的代表登台推介。

自2014年起,浦东已完成认定27个城中村项目,涉及全区14个镇,总占地面积2.56万亩,受益居民2.2万户,认定项目数占全市约1/4。浦东不仅制定印发了全市首个专项借款管理规定,还开发了全市首个具有全栈式智能服务能力的政策集市“浦易达”,不断为城中村改造探索新模式、新经验与新成果。

宝山聚焦“北转型”战略,以城中村改造为支点撬动区域能级跃升,加速打造“生活秀带”。其中,罗店老镇项目依托“金罗店”底蕴,提升古镇品牌价值,实现居住品质与百年辉煌双复兴;顾村镇星星村、谭杨村项目紧邻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旨在实现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闵行将区位、科创与宜居优势注入城中村改造,助力实现多维升级。七宝村项目深挖古镇文脉,通过“7+7+7”文化场景让老建筑焕新,实现“古今融合”;吴泾镇项目则依托23号线规划,构建“T型垂江活力轴”,链接科创资源与生态水岸。

嘉定全区14个项目均布局于“两城两区”核心板块及轨交沿线,通过改造可释放智造空间约110万平方米、居住空间约239万平方米,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成长。

金山以“重塑”之姿推动城中村改造焕发新生,沪乍杭铁路等交通升级重塑区位价值,东新村项目打造“医养结合”社区,共同为“美丽金山”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松江依托G60科创走廊、大学城科创源优势,将“创新”基因融入建设全流程。以佘山陈坊项目为例,其坐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稀缺生态与上海之根人文优势,为前沿产业人才构筑高品质生活圈。

青浦立足“枢纽”区位优势,作为进博会永久举办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发展动能澎湃。其中,徐泾蟠龙城中村改造创造性地将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相结合,创下多个“全市第一”,另有10个待启动项目涵盖徐泾、赵巷等核心区域。

奉贤加速打造“宜居”活力之区,全区8个项目全面推进,金汇依托水系生态廊道,打造“金汇之岛”未来宜居新镇,西渡、海旅精准对接“大学城”人才居住需求。

作为上海的“生态绿洲”,崇明着力描绘“绿色”底色。在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市前列的同时,崇明城桥滨江、新河镇地块分别规划低密度墅类与城市公寓产品,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典范。

临港新片区以“未来”为目标推进城中村改造,以“一园三片区”(书院产业园区、临港大道以北区域、临港大道以南区域、东海农场区域)为重点布局持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科创田园”和具有前瞻性的城市更新“样板间”。

2025年上海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招商推介会由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联合主办;由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新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共同承办。

上海自2014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已累计启动改造项目118个。根据部署,到2026年底将全面启动整体改造项目,2027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未来,上海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完善的政策和高效的服务,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迈向新阶段,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建筑节能材料:岩棉     玻璃棉    挤塑板    硅酸铝

联系我们